雪雁入画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鲁迅红楼联动】若爱人生在1881

  曹雪芹一生爱过两个人,一个叫周树人的青年,一个叫鲁迅的小说家。

  

  离恨天上,太虚幻境。

  曹雪芹执着地游荡于薄命司外。

  警幻仙姑叹息:“先生,那神瑛侍者早已投入凡间,不知历了几劫几世。你又为何执迷不悟?只为那露水之恩?”

  曹雪芹,太虚幻境的芹溪居士,原为一株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遂前来求太虚幻境之主警幻仙姑了却凡尘之缘。

  “我只愿把我一生的眼泪还给他罢了。”

  警幻仙姑也不强求:“侍者会撷玉而生,你来生便靠此寻他吧。”

  走过三生石畔,空空道人把曹雪芹送到了彼时钟鸣鼎食的曹家。

  他享受了曹家的无限荣华,泼天富贵。

  然命运恰如急流,变幻无常,曹家被抄,昔日的贵公子只能靠卖字画为生。

  十年心血,终成《红楼梦》一书。

  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伏尔泰一样幸运,伏尔泰迎来了启蒙运动,曹雪芹却迎来了文字狱。

  这到底是曹雪芹的不幸,还是时代的错误?

  19世纪,中国小说从春天走向冬天。

  但在朱门酒肉臭的时代,哪有什么春天的?

  曹雪芹始终没遇见那撷玉而生的公子。

  死后,他见到来接他的渺渺真人:“请真人让我再留在这凡尘报恩。”

  渺渺真人看他不过一世,便如此重情,心生不快,但仍答应了曹雪芹。

  条件是他只能作为一缕魂魄,像幽灵一样游荡于世间。

  如此,便蹉跎了一百多年。

  

  1899年的冬天,一个青年顶着寒风走进了书店。

  青年开门见山地问老板:“有卖《红楼梦》吗?”

  曹雪芹看到了他胸前挂的玉佩——神瑛侍者的标志。

  他带着无限欢喜,附生于青年买走的那本《红楼梦》。

  曹雪芹了解到,这个少年叫周树人,祖籍浙江,恰是黛玉的故乡。

  从此,一个人的幸福与痛苦,变成了两个人的。曹雪芹的生活渐渐变得厚实而沉重。

  周树人在江南陆师学堂学开矿,但他对学业无甚兴趣,放学后也极少复习功课,只是读小说。

  他酷爱中国古典小说,最爱看的的便是《红楼梦》。

  曹雪芹没想到,一百多年后,他会被世人如此珍爱。即使青年前往日本求学,也要带着这本《红楼梦》。

  可后来,周树人很少来看他了,曹雪芹听说他结婚了,还去当了个大学老师。他便默默等待。

  过了十多年,却等来了让他心碎的消息:周树人,不,鲁迅正领导白话文运动,很多学生都反感古文,希望白话文能取代古文而成为小说的写作潮流。

  《红楼梦》也难幸免于难。

  曹雪芹决定离开,他爱的始终是那个叫周树人的少年,那个少年会在深夜如痴如醉的阅读那在世人眼中堪称晦涩的文字和难解的诗句。

  曹雪芹踏上了旅程,到中国各处感受风土民情。

  可所到之处,唯见饿孚遍地。

  他来到一个村子,看到一个大夫因给寡妇看病,在寡妇家里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他们便被愤怒的村民和那自认公正的族长浸了猪笼。

  浸猪笼那天,一抹阴森的红色印满了曹雪芹的眼帘,原来是族长九岁的女儿正在举办婚礼,她将要嫁给同村吴大户的小儿子。

  疯了,都疯了。

  曹雪芹又回到了小说家鲁迅身边,他见他写下《狂人日记》。

  救救孩子!——来自他的呐喊。

  又见他一针见血地在《中国小说史略》写下:“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他还是无法舍弃这个陪伴他整个青年乃至中年无数美好时光的小说。

  每当他感到痛苦时,他就来到这个伊甸园里寻找“药”。

  他的小说如此孤寂,他像是残酷的拷问官,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真正的洁白来。

  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他们回活的长久。而这个男人则仿佛就在和罪人们一同苦恼,和拷问官一同高兴着似的,这绝不是平常人做的到的事。

  曹雪芹不禁回想起他写《红楼梦》那段岁月,回想起书中主人公受到的重压,那夸张的真实,热到发冷的热情,快要破裂的忍从。

  小说家总是从人民中汲取灵感,不在沉默中死去,便在沉默中爆发。

  曹雪芹意识到,他又爱上了这个小说家宴之敖者。

  可他还来不及体验爱情的甘甜与苦涩,鲁迅便已奄奄一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

  好在,他在死前已饱含深情地为《红楼梦》写下:“悲凉之物,遍被华林。”

  曹雪芹想抱住他的尸体,却只碰到了一片虚无。

  他像发疯了一般,把他所有的作品都看了一遍,里面有世间最美丽的玫瑰,可他永远无法再触碰。

  很多年后,人们走进了鲁迅的伊甸园,像一个终日被关在用铁造就的屋子里的孩子,曾经只会向强者乞讨,现在决心复仇,振臂高呼,把他的同伴们都叫醒了。

  “鲁迅和曹雪芹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作家。”

                                             ———孩子们

  

  

  

  

  

评论(1)

热度(15)